曾經有個人這樣問我,人,為什么需要一面鏡子?
我回答說,因為很多人,習慣了把成功歸因于自身的努力,而將失敗歸因于外界環(huán)境,同時,將別人的成功歸因于環(huán)境,但將別人的失敗歸因于他自己。
換言之,很多人是看不清楚自己的,因此,每個人都需要一面鏡子。
大多數人都是這樣的,看不見自身的不足,成功的時候會自以為是,得意忘形,而當失敗的時候,會怪罪于環(huán)境,怪罪于他人,一直抱怨,不思改變。
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,就是讓他一直抱怨。
我有位初中同學,當時是班里的學習委員,一路學習成績都名列前茅,可惜在高考的時候因為輕微的腹瀉,影響了發(fā)揮,上了一間自己不想要的大學,從此開始了抱怨的人生,抱怨當時做飯的媽媽,抱怨大學時的老師不好,抱怨分配的工作不行,抱怨領導對他不夠重用,后來每次聚會,幾乎都在聽他抱怨,抱怨妻子收入不高,抱怨孩子不聽話,抱怨沒有抓住好機會,三番兩次下來,大家都聽煩了。
前幾年聽說他離婚了,事業(yè)也不如意,人際關系也不好,和誰都相處不來,他總是固執(zhí)地認為別人都有問題,因此經常和同事發(fā)生矛盾,在單位里成了神憎鬼厭的存在,曾經風華正茂名列前茅的學霸,如今一副憤世嫉俗的受害者模樣,讓同學們心里都暗自嘆息。
生活中不乏這樣的人,抱怨出身不好,抱怨資源不夠,抱怨家人不夠支持,抱怨錯過好機會,抱怨老板不重用,抱怨同事不理解,抱怨配偶不體貼,抱怨孩子不懂事,什么都抱怨,就是不愿改變。
那些生活里只有抱怨的人,他們的人生一定不會順遂到哪里去。
越抱怨,困局就越難以改變。
網上有一句這樣的話:“我從未見過那些改變自己,努力爭取的人抱怨命運不好?!?br/>
事實就是如此,越是肯改變自己,從自己身上找原因的人,越能夠改變命運,而越是不肯改變自己,期待外在環(huán)境能夠如其所愿的人,往往坐困愁城。
越努力越幸運,越容易遇見意料之外的驚喜。而那些被負能量包圍的人,越是對命運束手無策。就像我的那位初中同學,原本只是高考的小小失利,因為郁悶,因為想不通,所以抱怨人生,然后學習上也就缺乏了動力,又影響了職業(yè),又因為抱怨,影響了人際關系,最后人生一敗涂地,這,就是因抱怨而導致的連鎖反應。
抱怨不會令人生變得更好,抱怨只會把人生弄得一團糟。
人生當中一定會有不順遂的時候,若是因為不順遂而不停抱怨,容易因小失大,我們會因為沉浸在負面情緒中,而無法為自己做出正向的改變,人生,也就難免越過越糟了。
說到底,抱怨除了發(fā)泄情緒以外,不能解決任何問題。
但為什么我們又喜歡抱怨呢?因為抱怨這種這種怪罪于別人,怪罪于外在環(huán)境的思維方式,可以讓自己的心靈不那么痛苦。
面對人生的一些挫折,面對一些自己不想要的結果,自然是痛苦的,因為,面對這些問題,自己就需要改變。
而抱怨模式的潛臺詞是:“別人都是錯的,我才是對的,別人需要改變,我不需要?!?br/>
當一個人把希望都寄托在在別人改變的基礎上,當一個人把責任都放在別人的身上時,就會越來越廢,越來越不長進。
所以廢掉一個人最快的方式,就是讓他一直抱怨。
世界就象是一面鏡子,照射著每個人的內心。一個人內心是什么樣的,他的世界就是什么樣的。
選擇抱怨,內心就會充滿痛苦、黑暗和絕望的負能量;選擇感恩,世界就充滿陽光、希望和愛的正能量。
歐洲有句諺語:若想擁抱太陽,可是卻只愿站在雨里,那么其他人也是愛莫能助。
總是習慣性抱怨,就好比往自己的鞋子里倒水,久而久之你會越來越難受。
越是遇到困難挫折,越要給自己照鏡子,越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,而不是抱怨,然后坐以待斃。
心理學家阿德勒有一個著名的三面柱,柱子的一面刻著“我很可憐”,另一面刻著“別人很可惡”,最后一面刻著“怎么辦?”。
這根三面柱就是一面鏡子。
你經常對外訴說的,和你經常對自己喃喃自語的,是“我很可憐”?是“別人很可惡”?還是“怎么辦”?
當我們不斷地告訴自己,我很可憐或者別人很可惡的時候,我們選擇受害和抱怨時,我們是看不見目標的,我們只能證明自己是對的或者別人是錯的,這樣的思維模式不會讓自己有成長。
想要成長,要實現(xiàn)目標,那就要反問自己:怎么辦?還有什么辦法可以做得更好?還有沒有可能性?
改變人生最好的途徑,就是不再一味抱怨和指責,而是多想想解決的方法。
與其抱怨,不如改變,與其怨天尤人,不如反躬自省。人生少些抱怨,多些擔當,努力改變,結果自然會出現(xiàn)。
人生這條路,你都要相信,你真正的對手是你自己,真正能拯救你的也只有你自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