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?!?br/>
生活中,無論做任何事,早些做準備,不僅可以減少許多煩惱和麻煩,還可以更合理有效地利用時間。
總有很多人一邊抱怨上班高峰期太擠,一邊又不肯早幾分鐘出發(fā),總把時間摳到最后一秒才動身。
于是惡性循環(huán),越來越感到疲憊和心累。
不得不說,早幾分鐘和晚幾分鐘,區(qū)別真的很大。
有個做HR的朋友跟我說,通常在一個公司,早到幾分鐘的員工總比遲到幾分鐘的員工更優(yōu)秀。
剛開始,我不太認同這個觀點。
畢竟一個人的能力和水平也不在于這幾分鐘的表現(xiàn)。但他的解釋又讓我感到確實有幾分道理:
早到幾分鐘的員工,可以提前梳理當天的安排和任務(wù),做到心中有數(shù)有條理。
也可以泡好一杯茶,清理一下辦公桌,提前進入緊張有序的工作狀態(tài)中。
而晚到幾分鐘的員工,總處于手忙腳亂中。
他們做事情往往缺乏主動性,總是被推著催著趕著走。
不僅工作效率低,而且匆忙應(yīng)付,出錯的機率也更大。
在職場上,你的工作態(tài)度其實也是工作能力的體現(xiàn)。
前者對待工作往往更加積極主動,后者卻常有拖延懈怠的情緒。
一個人能力欠佳,還可以通過良好的工作態(tài)度去彌補。
但實力再強,懶散也會讓人荒廢。
有句話說,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。
那些看似比你優(yōu)秀的人,可能并沒有多厲害,不過是贏在了微小的細節(jié)處。
比如凡事比你早一步,日積月累,也就成了你無法企及的高手。
凡事提前5分鐘,這樣的人之所以常常在工作和生活中無往不利,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無形中建立起來的“心理優(yōu)勢”。
我們都有過這樣的體驗,在約會中偶爾遲到,面對等候的人往往會心生愧疚之情。
此時,若是對方提出一些稍微“僭越”的要求,例如常見的“罰酒三杯”,你一般都不會拒絕。
這就是心理學上所說的“互惠偏誤”,即人們不能忍受自己虧欠于人。
這樣的情況若是出現(xiàn)在生活中,最多也就是彼此間的一笑而過。
但是在一個正式的社交場合,一方若是在心理層面占據(jù)上風,便會受益良多。
例如,你和一個生意伙伴約在一家餐廳見面,提前5分鐘,你能夠做到:
了解周圍的環(huán)境,選擇一個舒適的位置;
對菜單做一個瀏覽,明確適合雙方口味的菜式;
想一想見面時候的措辭,避免不必要的尷尬……
于是,在接下來的會面中,你自然而然地便會表現(xiàn)出“胸有成竹”。
當你掌握了談話的主動權(quán),事情也就好辦了許多。
5分鐘,在你人生當中不過是白駒過隙的剎那,但是只要你把握好提前5分鐘的優(yōu)勢,便會讓你的每一步都走得自信堅定。
喬布斯說過這么一句話:
“在你生命的最初30年中,你養(yǎng)成習慣;在你生命的最后的30年中,你的習慣決定了你?!?br/>
所有的不平凡,都源自一個個平凡的小習慣。
平時未雨綢繆,關(guān)鍵時刻便能決勝千里。
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,每一次看似不經(jīng)意的小行為,一點一滴地成長起來,就能帶給我們脫胎換骨的變化。
只要你愿意,摒棄有害身心的壞習慣,養(yǎng)成終身成長的好習慣,你的未來也會悄然改變。
凡事提前五分鐘,是一種習慣。
它能讓我們有時間做準備,不至于太慌亂;
它也是一種心態(tài),能讓我們在遇到事情時從容地應(yīng)對;
它更是一種態(tài)度,能讓別人看到你的用心和真誠,體現(xiàn)出你對人對事的尊重和重視。
如果想要優(yōu)化生活的秩序,更好地把握機會,不妨凡事提前五分鐘。